最近以The Last Legend作爲產品線的最後一個產物,Finalmouse Starlight-12/Pro絕對是近年以來售價最貴的滑鼠。190美金的官方售價令不少人卻步,究竟這個系列的滑鼠值不值得用如此高昂的價格去購買呢,在使用這隻滑鼠幾個月之後,我想在這裏做一個評測。
先從最基本的資料說起:
傳感器:FinalSensor (基於3370)微動:Omron 20m / Kailh 8.0編碼器:TTC重量:42g / 49g (小/中)
Starlight的形狀偏向討好使用指握的用戶,特別是小號,在使用指握的時候手會感覺到十分自然。而這個滑鼠未必可以滿足所有使用爪握的玩家,因爲滑鼠的後半部分沒有拱起,對手掌沒有太多的承托點,如果你爪握的方式是係對承托有很高的要求,那Starlight未必適合你。相反,如果你的手掌在爪握時是相對放鬆的話,Starlight可以滿足你爪握的需求。小號:-指握:絕對適合使用。-爪握:滑鼠的後半部分對手掌承托不多,用戶需要根據自己爪握的習慣作出判斷,如果對手掌承托要求高但仍然想去使用這款滑鼠,比較建議中號。
-趴握:不建議使用。
中號:-指握:適合使用,但是用戶需要根據自己手型大小作出判斷,小號會是更好的選擇。-爪握:滑鼠的後半部分對手掌承托不多,用戶需要根據自己爪握的習慣來作出判斷。
相信大家聽過這款滑鼠的賣點就是它的重量,低於50克的重量使得Starlight用起來十分順手,滑鼠移動起來完全沒有難度。爲了減輕重量,Finalmouse用了鎂合金來製作外殼,而滑鼠裏面啲零件亦都唔多,甚至只用了三顆螺絲來組裝。雖然滑鼠輕到令人驚歎,但係握感覺沒有那種像144hz螢幕那種 ”用了回不去“ 的感覺,主要原因是因爲近期市面上的滑鼠都做到差唔多的重量,大多數都已經做到60g以下,用習慣之後分別不大。在這裏也不建議大家盲目追求重量。
得益於鎂合金,Starlight的質感十分優良,表面摸起來感覺偏滑,外殼也超級堅硬,就算我捏得多緊也沒有任何變形的問題。在普通情況下使用,個人感覺左右兩側偏滑,用戶可能要注意一下。如果是Starlight Pro,盒子裏會附有Infinity Skins V2讓你貼在兩側使用,個人感覺貼上了之後明顯改善了這個問題。
這款滑鼠的續航力可以說是頂級,充一次電可以用很久,而代價就是傳感器的性能(下面會解釋)。由於滑鼠不需要驅動去運行,用戶無法得知滑鼠的準確剩餘電量,只能靠無線轉接器的提示去作出判斷,個人建議有空記起就給它充電即可。
Starlight的遊戲表現很理想,雖然傳感器是基於3370,在3395崛起的時代中稍微顯得落有,但它始終是3370,這並不阻止佢在遊戲裏面發揮他應有的準確度。但令我詬病的是Finalmouse在這個傳感器上使用的方案,爲了增加滑鼠的續航力,傳感器在滑鼠靜止的時候會立刻進入休止狀態,在這個狀態裏面的傳感器會表現得比較差,而在你再次移動滑鼠的時候,這個休止狀態才會終止。在Valorant/CSGO這種要架槍的遊戲裏面,他們使用的方案理論上是會令玩家處於劣勢。這個問題在近日被Finalmouse終於用1.3.1固件改掉了。如果用戶購買了這款滑鼠,可以去他們的discord獲得升級固件的軟件。
滑鼠左右鍵沒有太明顯的鬆動,基本上一按就會觸發,沒有pre/post travel。側鍵上的處理也做得恰當,雖然有一點的post travel但問題不大。原廠的編碼器有感受到段落感,但係偏向順滑,個人認爲是TTC金輪的下位。
重量平衡也都做得十分出色,頭尾左右沒有偏向一邊重,重心在正中間,令絕大部分的玩家在使用滑鼠的時候表現自然。
原廠的ptfe滑鼠腳也足夠順,在布質滑鼠墊上面使用不會有問題,不過這裏仍然私心推薦corepad。
總括,Starlight在遊戲裏面能發揮到它應有的表現,只不過在理論層面,傳感器相對於市面上更加新的滑鼠有拖到後腿,其他問題不大。
作爲一款售價190美金的滑鼠,Starlight很遺憾地並不完美。雖然形狀,重量,遊戲表現都足夠理想,但是滑鼠本身的品質操控未如理想。網上不少人抱怨這款滑鼠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會出現左右鍵雙擊和滾輪誤觸的問題,經過考證後得知是編碼器/PCB/微動的問題,使得大多數消費者沒能獲得他們應有的體驗。雖然在一月發出的The Last Legend會改善這個問題,但之前的產品的確有這個毛病,意味着大家在購買這個滑鼠的時候要注意這個問題的存在。售價如此高的滑鼠出現這種問題,實在不該。
撇去上述的毛病,Starlight依然是十分出色的滑鼠,在適合手型跟握法的情況下,如果用戶能買到這一款滑鼠,估計能用到3370被淘汰的一天。
評級:S-